(1) 4010 藥包材水蒸氣透過量測定法
(2) 本法用于測定藥用包裝材料或容器的水蒸氣透過量,包括但不限于藥用薄膜或薄片及藥
(3) 用包裝容器的水蒸氣透過量測定。水蒸氣透過量系指在規定的溫度、相對濕度、一定的水蒸
(4) 氣壓差下,供試品在一定時間內透過水蒸氣的量。
(5) 本法包括重量法、電解分析法和紅外檢測器法。
147 | |
148 | 圖 2 紅外透濕儀示意圖 |
149 | 試驗條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常用試驗條件: |
150 | A:溫度 25℃±0.5 ℃,相對濕度 90%±2% |
151 | B:溫度 38℃±0.5 ℃,相對濕度 90%±2% |
152 | C:溫度 40℃±0.5 ℃,相對濕度 90%±2% |
153 | D:溫度 23℃±0.5 ℃,相對濕度 85%±2% |
154 | E:溫度 25℃±0.5 ℃,相對濕度 75%±2% |
155 | 測定法 選取具有代表性、厚度均勻、無皺褶、折痕、針孔及其他缺陷的適宜尺寸的供 |
156 | 試品 3 片,供試品應在 23℃±2 ℃,相對濕度 50%±10% 的條件下,進行供試品調節,調節時 |
157 | 間至少 4 小時。然后進行試驗,當儀器顯示的值穩定后,測試結束(一般來說,輸出的電壓 |
158 | 值或儀器顯示的水蒸氣透過率值前后兩次變化相差不大于 5%時,可視為達到穩定狀態。如 |
159 | 果連續兩次輸出值變化未在 5%以內,應在報告里就試驗終止情況加以說明)。 |
67 水蒸氣透過量(WVT)也可由儀器所帶的計算機分析軟件進行直接計算得到,也可按
68 下式計算:
162 | |
163 | 式中 WVT 為供試品的水蒸氣透過量,g/(m2?24h); |
164 | E0 為零點漂移值電壓,V; |
165 | ER 為參考膜測試穩定時電壓,V; |
166 | S 為參考膜水蒸氣透過率,g/(m2?24h); |
167 | ES 為供試品測試穩定時電壓,V; |
168 | AR 為參考膜測試面積,m2; |
169 | AS 為供試品測試面積,m2。 |
170 | 試驗結果以三個供試品的算術平均值表示,除高阻隔性能供試品[水蒸氣透過量結果 |
171 | 小于等于 0.5g/(m2?24h)]外,每一個供試品測定值與平均值的差值不得超過平均值的±10% 。 |
172 | 高阻隔性能供試品每次測定值均不得大于 0.5g/(m2?24h)。 |
173 | 【附注】 |
174 | (1)試驗具體操作如零點漂移測定、載氣流量調節等應根據所測材料阻隔性能的高低, |
175 | 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。 |
176 | (2)在受控溫濕度條件下,配置有適宜容器試驗支架的測試儀可擴展用于容器水蒸氣 |
177 | 透過量的測定,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。 |
![]() |
起草單位:上海市食品藥品包裝材料測試所 聯系電話:021-50798250 參與單位:山東省醫療器械和藥品包裝檢驗研究院
水蒸氣透過量是藥品包裝材料重要的性能控制指標。水蒸氣透過量可指導藥包材選擇, 避免藥物在有效期內因水分變化而引發質量問題。原通則基于 YBB00092003-2015 水蒸氣透過量測定法制定,為適應行業與技術發展,結合藥包材的實際使用情況,協同中國藥典新增品類通則,現對水蒸氣透過量測定法進行修訂。
中國藥典 2020 版四部通則 4010 水蒸氣透過量測定法
YBB00092003-2015 水蒸氣透過量測定法
GB/T 1037-2021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增重與減重法
ASTM E96/E96M 測定材料水蒸氣滲透性的標準試驗方法
USP <671> 容器性能測試
GB/T 21529-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電解傳感器法
ASTMF 3299-2018 用電解檢測傳感器(庫侖式P2O5 傳感器)測定通過塑料薄膜和薄片的水蒸氣傳輸速率的標準試驗方法
GB / T 26253-201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紅外檢測器法GB / T 31355-2014 包裝件和容器水蒸氣透過性測試方法紅外傳感器法ASTM F1249 紅外法測定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
1、第一法 重量法 1 增重法項下(1)杯式法修訂內容說明如下:
? 對儀器裝置中的透濕杯進行修訂。GB/T 1037-2021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增重與減重法中規定了三種不同型號的透濕杯,分別為使用密封劑的圓形透濕杯、不使用密封劑的圓形透濕杯及方形透濕杯、使用密封劑的方形透濕杯,以適應不同的檢測儀器與檢測方法。而原通則沿用 YBB 方法標準,僅規定了一種型號的透濕杯。為滿足試驗方法發展需求,現對透濕杯的結構形狀及封裝不做規定,只需滿足試驗要求即可。
? 對試驗條件進行說明,調整為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常用試驗條件”,并參照 GB/T 1037-2021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增重與減重法,新增“C:溫度 23℃±
2℃,相對濕度 50%±5%”,可供有相關需求的藥包材產品進行選擇。
? 對密封劑種類進行修訂。參照GB/T 1037-2021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增重與減重法,舉例中新增含粘稠聚異丁烯的密封劑品種可供選擇。
? 對干燥劑品種進行修訂。GB/T 1037-2021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杯式增重與減重法、ASTM E96/E96M-2014 測定材料水蒸氣滲透性的標準試驗方法均說明除氯化鈣外,尚可選用其它品種的干燥劑,但使用前應進行有效活化。如使用除氯化鈣外的其它品種干燥劑,可參考市售產品說明進行活化。
? 新增關于杯式法水蒸氣透過量測定儀的選用說明。根據市場相關儀器產品資料調研,目前已有不同企業生產的杯式法水蒸氣透過量測定儀,可自動進行溫濕度控制及自動連續稱量功能。如經試驗驗證等效,則可選用儀器法進行試驗。
? 關于杯式法中未增加減重法的說明。
GB/T 1037-2021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增重與減重法、ASTM E96/E96M-2014 測定材料水蒸氣滲透性的標準試驗方法、ISO 2528 中的杯式法均含有減重法與增重法兩種方法,上述各標準均適用于各領域范圍內的片材與膜材,與藥包材實際情況存在差異。
如涉及膜材包裝液體藥品,如共擠膜、口服液體藥用復合膜等,選用容器法中的減重法更具實際意義。另膜材的使用具有方向性,水裝填可能對材料性能造成影響。
根據水蒸氣透過率測定儀生產商提供的數據,增重法與減重法測定數據存在較大差別,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對結果判定產生影響。綜上,本次修訂該方法未予新增。
2、第一法 重量法 1 增重法項下(2)容器法修訂內容說明如下:
45 參照 USP 671 明確固體瓶墊片熱封情況,基于與產品通則協同修訂的原則,對放置時間及計算公式進行修訂。
46 對干燥劑的粒徑及干燥條件進行修訂。原通則 4010 沿用 YBB 方法標準,采用大于4 目的無水氯化鈣作為干燥劑。目前市售無水氯化鈣已無此規格。考慮到方法的可操作性, 參照USP671 對干燥劑粒徑進行修訂,USP 671 中注明 4-8 目無水氯化鈣為國際上現行有效的 VWR 測試用干燥劑。經計算,對應干燥劑粒徑為 2.36-4.75mm。干燥條件與杯式法協同為 200℃±2℃烘箱中,干燥 2 小時。
3、第一法 重量法 2 減重法項下修訂內容說明如下:
25 協同固體瓶,明確液體瓶墊片熱封情況。
26 已灌裝好液體的包裝中新增關于口服液體包裝的說明。
4、第三法 紅外檢測器法項下修訂內容說明如下:
1 刪除有效位數的保留,避免與各產品通則項下技術要求矛盾。
2 新增關于紅外檢測器法進行容器水蒸氣透過量的測定。根據市場相關儀器產品資 料調研,目前已有企業生產相關儀器,可按照儀器說明,采用儀器法進行容器水蒸氣透過量測定。
原文下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