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,是民族的希望、國家的未來。創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、提供更可靠的生活保障,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,是家長們的普遍訴求,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。
近年來,兒童用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向好,但在醫藥包裝、校園跑道、兒童玩具、學生文具、校服等方面的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,引起社會關注。黨中央、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,要求切實加強兒童生活和學習用品的質量監管,夯實質量安全保障線。從制定完善認證標準到加強產品抽查檢測,從落實產品召回到嚴把進口產品質量關,相關部門采取有力舉措,合力守護兒童健康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9年,我國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投訴占比下降,合格率上升。
兒童用品安全容不得絲毫馬虎。前不久,媒體調查發現,來自多個電商平臺的10款兒童地墊中有6款甲酰胺超標,超標最多的高達17倍,其中不少為熱銷產品。這提醒人們,兒童用品質量問題絕非小事,需要加強治理、久久為功;另一方面也啟示我們,只有全社會高度重視,凝聚各方合力、付諸堅實行動,才能切實保障兒童用品質量安全。
從源頭消除風險,要為兒童用品質量安全扎緊籬笆。一些兒童用品之所以頻現質量隱患,一個重要原因是生產廠家為了追逐利潤,導致原材料、生產工藝、檢驗等環節不達標。對此,市場監管部門、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應各司其職,督促企業繃緊質量安全這根弦。近期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(標準委)批準成立了全國嬰童用品標準化工作組,旨在加快構建協調統一的新型嬰童用品標準體系,為保護廣大兒童健康安全做好標準護航。
嚴把質量關,必須壓實平臺、渠道的責任。如今,兒童用品迭代較快,質檢標準出臺的速度常常跑不過產品的更新速度。特別是在一些互聯網平臺上,監管容易跟不上。電子商務法明確,電商平臺需對所售商品或服務承擔監管責任。平臺有義務加強對網售兒童用品的日常監管,從提高售賣準入門檻、嚴守質量關口、暢通投訴渠道等入手,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。